编者按:
榜样是一种力量,彰显进步;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
在城院,就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涌现出一些闪耀着奋进之光的师生,他们用使命与责任担当生动诠释了城院人“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使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
党委宣传部将继续联合相关单位推出“寻找身边的榜样”专题,选树优秀师生团队和先进个人典型,深入挖掘优秀事迹,用典型说话,用榜样领航。
今天推出第11期:褚江周:"要认真的做一名教书匠"
"要认真的做一名教书匠"
——记2020-2021年度优秀教师褚江周
▇ 医学与健康学院 供稿
褚江周,女,硕士研究生,医学与健康学院专业教师。医护系主任,执业护士,高级公共营养师,1+X老年照护考评员,主要研究护理教育、安宁疗护。入职4年,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参与护理专业申报、建设,医学类新专业申报、实验实训实建设,在学院的支持下团队的协作下,医学与健康学院得到了稳健发展。
“原本的轨迹是走向临床”
褚江周说,她原本的轨迹应该是走向临床,成为一名临床一线的护士,大学毕业的时候通过了层层选拔进入了武汉市中心医院实习,但是心中的那颗种子让她不甘心,于是踏出国门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她去了新加坡,在新加坡做了两年的临床工作,在这个文化多元的国家里,认识了当地的华人、马来西亚人、泰国人、缅甸人、印度人......开始了解各国的风俗习惯。
在日常护理工作过程中发现了和国内极大的差异,一对一的考核模式,团队协助的工作方法,真心实意的人文关怀都让她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世界。两年后很多人都选择了回国去外资医院工作,但是褚江周选择继续探索护理专业,于是她去了南丁格尔的故乡英国,作为护理专业的起源国家,她深信在这片土地上能有对护理专业更深刻的理解。
然而,抱着去带回原版护理精髓的她初次踏上这片土地时感受到的却是迷茫,因为一切都是自主学习,她带了很多的笔记本,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害怕错过老师讲的任何一个重点,害怕漏抄任何一个知识点。然而所有的教授都制止了抄笔记这一行为,而是不停的鼓励她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大量的阅读。
一开始她每提出一个观点总是习惯性的问老师自己对不对,每周都主动去找教授开小灶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指引,但教授说你需要在证据中找答案,而不是在老师这里找答案,老师也是不断学习的人,并不能代表权威来定义你是否对错。
正是这是这句话逐渐改变了褚江周。
"后来她想成为褚老师"
后来,她说她想当一个老师。于是,褚江周选择了离开临床进入学校,成为一名护理教育者,她说她要用自己的经历打开了学生的视野,褚江周也希望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分享给更多的人。但她终究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不是安娜的影子,而是一个带着对护理专业有着自己思考的人,于是她想成为褚老师。
入职第一学期,学生的评价是:“从来没有见过褚老师不笑的样子”、“褚老师总是一本正经很严肃的讲段子”。或许是受了英国人冷幽默的影响,其实很多时候课堂上的小幽默并不是提前准备的,所以讲的时候总是在最严肃的时候自然流露了出来,让枯燥的课堂有了一点活力。
为了能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每次备课的时候会设计很多的活动,一学期的课程担心学生觉得腻,几乎很少有重复的课程活动,而这背后是为了这些活动挖空心思,活动既要有趣又要能把专业思考融入进去,作为新老师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经历"
职教也要搞科研。后来,参加职业技能大赛逐渐成为了褚老师的又一工作重心,每一年的省赛国赛都是一次次历练,也是因为比赛有了和学生同吃同住的经历。每一年的比赛,从备赛到比赛,放下所有的工作,只做这一件事,这几年来,虽然一直没有大的突破,但是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备赛期间,学生经常出现因为压力大因为枯燥因为没有信心而出现情绪崩溃的情况,这些时刻褚老师总会带上学生回家,吃一顿家常菜,看一场电影,住在家里,让学生觉得有一种回自己家的感觉。当情绪平复下来,再继续回到实训室开始练习,让“回家”成为一种充电模式。
比赛前,褚老师总是跟学生讲,踏上去比赛的路就当是去旅行,放松心情做自己就好。比赛结束后,面对失利的学生,褚老师从来没有任何责备,只要你尽力了、对得起自己、经历过了就足够了。
“认真做个教书匠”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师者在传道受业的过程中与其说教育了学生,不如说是成长了自己。经过了4年,逐渐从一个每次上课前都会紧张的新老师,开始慢慢成长,虽然依然还是新老师,但已经开始了新的思考。
她说,她要认真做一个“教书匠”。用工匠精神去讲一堂课、一门课、一生的课。